首页

女m

时间:2025-05-26 07:33:04 作者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 浏览量:95172

  中新网云南西双版纳5月24日电 题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

 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

  “磨憨不仅是中老边境的重要节点,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这里传承,我们一起去看看吧。”近日,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、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相约来到中老边境磨憨镇磨整村,共同体验在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。

  磨憨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,地处中老铁路、昆曼公路的关键节点,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之一。绿树环绕中的磨整村,如同镶嵌在中老边境上的一颗翡翠,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、民族风情和现代化蜕变,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边陲画卷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右)体验傣族慢轮制陶。视频截图

  刚一来到磨整村,宋雅丽和叶悠莉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。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寨门在村口矗立,村中道路干净整洁,一栋栋傣家小楼错落有致。

  “自2021年云南启动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以来,磨整村的变化可大了。”村民周清香热情地向宋雅丽和叶悠莉介绍,曾经的磨整村基础设施落后,村容村貌杂乱。如今,村寨干净整洁,处处有绿化,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墙绘引人注目。

  周清香说,磨整村的美丽蜕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。她也抓住时机,利用自家的泰陶工坊推出傣族慢轮制陶体验服务,让游客得以亲身感受西双版纳这一传统技艺。

 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已有四千多年历史,饱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与快轮制陶不同,傣族陶匠以手拨动木质陶轮,依靠纯手工塑形使陶器呈现出质朴自然的风格。

  “我正在学习直播,希望能通过直播让创新的傣陶制品发往全国各地。”周清香说。

  离开傣陶工坊,宋雅丽和叶悠莉前往磨整村的一家瑶族服饰店,店铺内各式各样的瑶族服饰琳琅满目。“这些衣服上的瑶族刺绣针法细腻、图案独特。”宋雅丽不禁感叹。

  服饰店的主人赵改玲介绍,瑶族刺绣历史悠久,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与文化。“随着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好起来,我们瑶族服饰在保留古老图案的基础上,用料、颜色搭配等都提升了一个档次。”赵改玲说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中)试穿瑶族服饰。视频截图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忍不住将两套瑶族服饰试穿上身,异国风情与瑶族文化相得益彰。“传统和现代共存,自然和人文交织,这正是磨憨的魅力所在。”宋雅丽说。

  叶悠莉则认为,在磨整村,各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交融创新,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。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在磨整村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,是“边城故事多”——海外体验官直拍云南省边境幸福村系列视频中的故事之一。该系列视频由中国新闻网、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、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。5月19日起,视频在中国新闻网、缅甸金凤凰报网、M Time缅甸视窗、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、老挝万象时报网、斯里兰卡Daily News、巴基斯坦外交视野等平台上线,每天一集,连续展播6天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养老金并轨倒计时,到底意味着什么?

这一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、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,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。中国主张各国不分大小、强弱、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,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、权利共享、责任共担,各国携手应对挑战、实现共同繁荣,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,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更加安全、更加繁荣的和平共处。

台媒看大陆:山东肥城乡村旅游 望山看水记乡愁

在广西大学“三月三”民族文化体验展示活动的开幕式上,莫夏琳参与了跳竹竿舞的节目。8根长竹竿一开一合,有节奏地发出声响,莫夏琳和伙伴穿着民族服饰在竹竿间灵活地跳动。

F1车手阵容面临“大洗牌” 下赛季周冠宇能否留在索伯车队?

质量方面,要着力增强制造业产业质量竞争力,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。大力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,加快构建更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,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,创新质量激励政策,支持重点行业和广大企业提高产品一致性、可靠性、安全性。

政论片《阔步迈向网络强国》|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

哥窑鱼耳炉,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开片纹。开片,原本是由于胎釉的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缺陷,没想到独具装饰艺术效果。后来,宋人在掌握开片技术后,有意识地追求瑕疵之美。端详这件文物,对美的理解又深了一层。

第二届光州中韩歌谣大赛在韩举行

春回大地,内蒙古自治区多地迎来大批北迁候鸟。在半冰半水的河面上,优雅的天鹅、灵动的赤麻鸭时而嬉戏,时而觅食,北归的大雁时而展翅高飞、时而腾空盘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